首页

寒雪女王 视频

时间:2025-05-25 22:18:59 作者:东西问丨代辉:中国恐龙化石如何对话世界? 浏览量:77879

  中新网宜昌3月27日电 题: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记者 郭晓莹

  又到放流季,一批子二代中华鲟将陆续踏上“回家”的旅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技术学科组组长杜合军博士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揭秘这些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如何“学习”适应自然环境。

  2023年9月至10月,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分三批次对成熟的中华鲟亲鱼进行繁殖,共繁殖中华鲟鱼苗120万尾,培育成放流规格苗有50余万尾,繁殖数量创40年来新高。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是中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也是这些中华鲟宝宝的“产房”和“幼儿园”。如今,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科研人员每天喂食、清污、测量水质、检查鱼类活动情况和健康状态。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些被精心呵护的中华鲟能顺利适应自然水体吗?它们该如何应对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首先是水环境。杜合军说,中华鲟研究所已将循环水养殖模式引入中华鲟早期苗种培育过程中,可更加精准地控制水质和水温。“暂养池的水取自长江,水质水温跟野外保持一致,就是在模拟中华鲟的野生环境,给它们留足‘适应期’。”

  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近年声呐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大规格个体放流中华鲟能够监测到进入海洋的比例已超过70%。这也表明,子二代中华鲟能够主动适应海水环境,与野生中华鲟具有同样的降河洄游特性。

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其次是饵料。中华鲟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偏肉食性鱼类,天然水体中的中华鲟,幼鱼期主要摄食营底栖生活的动物。杜合军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活饵存在供应稳定性以及病源携带风险,因此中华鲟幼鱼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我们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筛选出适合中华鲟的开口饵料,并探明了培育过程中的最佳投喂及渐进式转食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鲟仔鱼的存活率。”杜合军说,经过严格筛选的开口饵料具有良好适口性、促生长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鲟仔鱼的饵料来源保障以及健康培育增加了新途径。然而,中华鲟吃天然动物饵料的习性并未因为转换为人工配合饵料而丢失,一旦遇到天然动物性饵料,它们不需要驯化就能自然适应去觅食。

杜合军观测中华鲟鱼卵生长发育情况。(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面对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幼鱼,杜合军虽有不舍,但也充满期待。他说,人工繁殖及放流是鱼类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对野生资源形成持续补充。他希望多年后能看到中华鲟回到这片水域自然繁衍,让种群永远延续。(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顺利完成空速校准试飞

对RSV单抗注射液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存在重度超敏反应史(包括速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婴儿禁忌使用该注射液。具体情况可咨询试点医疗机构。

把功夫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金台潮声)

在新疆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梅生产加工车间,一颗颗色泽艳丽的新梅被全自动化生产线解冻和清洗后,由特殊技术进行鲜果榨浆,经过瞬间杀菌和罐装,生产出的新梅汁和原浆产品保质期长达10个月......

熊猫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U19男足收获“开门红”

“目前少数学校招生火爆是一个好现象,但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家庭依然把孩子上普通高中作为首选的现象。”殷利认为,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火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部分学校在这股热潮中盲目扩张规模,如同一个急于成长的孩子,却忽略了自身的基础建设。师资力量未能及时跟上学校规模扩张的步伐,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了滑坡,这无疑背离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殷切期望。她说,学校一定要冷静对待报名火爆趋势,潜心培养具有工匠意识、钻研工艺技术、善用工匠思维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四问欧盟关税冲击波:电动汽车出海如何应对?

叶光富: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了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此时此刻,发自内心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同时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为祖国出征太空,更是我们的荣幸。也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谢谢!

香港大学教授李成: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一切,除了人们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王钺表示,数据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不同主体间复用可催生新产品、新服务,释放出数据新价值。比如,制造业长期积累的大量工艺数据可帮助众多企业改善产品质量,医疗健康数据可用于临床诊断、药械研发和医疗保险。同时,数据在复用中不会出现损耗,反而会“越用越多”“越用越好”。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